推动社会经济朝着绿色低碳方向前进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陈清泉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邱燕超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零碳转型已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当前世界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如何应对气候危机,更是如何构建科学发展的未来,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全面的能源转型,推动社会经济朝着绿色低碳方向前进。”近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中能传媒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就全球零碳转型下能源转型与国际合作布局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能传媒:您认为全球零碳转型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中国在推动低碳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哪些独特优势?
陈清泉:全球零碳转型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并确保这些技术能够得到有效推广和普及。科技创新与政策的结合是关键,但这需要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和金融家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中国在推动低碳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首先,中国拥有强大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有利于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其次,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从电池、电机到整车制造,都具备全球竞争力。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如太阳能、风能等,为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能传媒:在推动零碳城市和零碳交通的发展上,科技创新如何发挥作用?
陈清泉:科技创新在推动零碳城市和零碳交通的发展中扮演着核心角色。通过技术创新,我们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同时推动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和绿色化。
首先,科技创新能够突破传统能源技术的瓶颈,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例如,在电动汽车领域,电池技术的突破将显著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和安全性;在储能技术方面,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将解决清洁能源不稳定性的问题。
其次,科技创新还能够催生新的产业模式和商业模式,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例如,在智慧能源领域,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能源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零碳城市方面,通过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储能技术等创新手段,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中能传媒:在全球零碳转型的过程中,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您对未来全球零碳转型的前景有何展望?
陈清泉:国际合作在全球零碳转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国际合作可以促进全球能源技术的交流和共享,加速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跨国合作,各国可以共同应对能源转型中的技术难题,推动全球能源技术的进步。其次,国际合作可以协调各国的能源政策和行动,形成全球性的碳中和合力。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此外,国际合作还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
当前,全球在清洁能源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国际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地缘政治因素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国际合作带来了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各国在能源转型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步伐不一,导致合作难以深入。虽然当前零碳转型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随着各国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这些挑战和困难将逐渐得到解决。
随着全球各国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认识不断加深,国际合作将不断加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球将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可持续的未来。同时,我也希望中国能够在全球零碳转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沈馨蕊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