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的《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经过三年时间,京津冀区域限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障碍有效破除,贸易投资和政务服务更加便利,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经营主体活跃度和发展质量显著提高,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其中,在加快重点领域对外开放上,《行动方案》称,要“进一步支持符合条件的雄安新区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新三板挂牌”。
“一流营商环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应有之义。”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吴小雁表示,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十年的新起点,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新阶段,以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为牵引,带动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关键举措。
从内容上看,《行动方案》着眼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目标,明确了“市场环境、法治建设、开放贸易、政务服务、公共服务、雄安新区营商环境建设”等六方面重点任务。
比如,在持续规范市场环境,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方面,《行动方案》在提升跨区域创新协同能力中提出,实施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指引,布局建设一批共性技术平台,助力解决跨行业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建立健全产业链分工合作和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机制,持续优化重点产业链营商环境,聚焦集成电路、网络安全、安全应急装备等重点领域,合力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持续提升国际化水平,营造开放包容的投资贸易环境方面,《行动方案》明确,一要推进区域高层次协同开放。支持区域内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资产管理等业务,提升自贸试验区内资本项目便利化水平。二要做好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确保负面清单之外领域市场准入内外资平等。三要促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优先支持在确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区域按规定程序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强化京津冀区域海关监管服务协作,优化海关查验作业模式,积极推进智慧口岸建设。
在支持雄安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功能疏解项目落地方面,《行动方案》分别从持续提升涉企服务质效,加快重点领域对外开放,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生态这三个方面,紧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一“牛鼻子”,推动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
展开来看,在持续提升涉企服务质效上,《行动方案》指出,创新用地政策,推动产业项目用地灵活选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加快形成具有雄安新区特色的土地供应模式。在加快重点领域对外开放上,《行动方案》称,支持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试点在雄安新区扩大实施范围。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经营稳健、资质优良的外资机构在绿色金融、养老健康、资产管理等领域展业,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各类业务试点。进一步支持符合条件的雄安新区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新三板挂牌。在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生态上,《行动方案》强调,用好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专项,建立全国性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按程序积极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
“着眼优化雄安新区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落实落地,《行动方案》为雄安新区量身定做相关措施。”在吴小雁看来,《行动方案》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升雄安新区承载力和吸引力,激活协同发展新效能。
总的来说,《行动方案》是京津冀加快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任务书”和“施工图”。吴小雁认为,加快实施《行动方案》,能够为京津冀由重点领域协同向规则协同并重转变提供重要指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营商环境新动力。(杜雨萌)
责任编辑:江蓬新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