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余璇)日前,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2023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95.4%的用户选择快充,慢充持续在下降。
调查显示,从快慢充的比例可以看出,直流快充桩平均单次充电量比慢充桩高2.72度。用户单次充电的特征也与不同类型用户对时间敏感度、南北方气温差异等因素有关。
对此,《报告》指出,公共充电桩存量中大功率充电占比显著提升,270千瓦功率以上公桩占比为3%。同时,充电站建设呈现小型化、分散化趋势,拥有11至30把充电枪规模站建设占比下降29个百分点。
调查发现,超90%的用户有跨运营商充电行为,平均使用数量为7家。而38.5%的新能源车主有跨城市充电行为,较2022年的23%提升了15个百分点,此数据表明新能源车行驶范围正在随着续航能力的提升而增加,充电焦虑得到有效缓解。
记者发现,受下午电价、服务费上涨影响,新能源车主充电时段有所变化,每天14点至18点充电时段占比略有下降。相较于2022年,该时间范围内每度电上涨0.07元左右。节假日和非节假日,充电时段的行为趋势基本相同。此外,用户平均单次充电量为25.2度,平均单次充电时长为47.1分钟,平均单次充电金额为24.7元,与2022年对比,平均单次充电量有微增,平均单次充电时间微降。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显示,目前虽然整体充电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推动了新能源车销量增长,但仍有71.2%的用户对设备电压电流不稳定、79.2%的用户对燃油车占位、74.0%的用户对充电服务费较高、85.4%用户对高速公路排队时间过长等问题较为关注。
针对以上问题,《报告》建议,一是统筹推进城乡充电“一张网”建设,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二是探索“统建统营统服”模式,完善社区公共充电设施建设;三是推进“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建设,加快形成行业统一标准;四是创新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模式,推动充电场站评级体系建设;五是推广应用智能充电基础设施,加强车网互动协同发展;六是加强公共充电设施互联互通,提升产业链及生态协同能力;七是提供差异化的充电服务。
责任编辑:余璇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